成都工业气体厂家带大家回顾今年国内空分设备、大宗工业气体、稀有气体市场的基本面。
● 今年的工业气体市场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。特别是上半年,由于钢铁等行业带动,不管是气体价格还是空分都比较好,下半年由于限电等因素的影响,有些产品价格是有下降的。
市场供应情况
● 2021年,中国空分装置产能维持比较大的增长,到2021年底预计达到3312.55万标准立方米/小时,同比增加百分之七,2020年增幅百分之6.6,比去年略有小幅增长。
● 空分装置开工率,1~10月的数据要好于去年,1~10月份的空分装置的开工率是在百分之71.63,比去年是增加了4.08个百分点。去年上半年由于疫情,空分装置的负荷较低,2021年上半年开工率灾悲愤中75高点。下半年限电因素影响,空分装置开工率有所下降。经营模式:专业外包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,国内专业气体公司占比百分之23,国企公司百分之20,百分之57是属于钢铁化工企业自营为主。今年外包率增长的原因是我们把宝武作为专业气体公司来做考量,这两年他们把宝武旗下的气体公司都转为专业公司运作模式,也会对外承接一些外包项目。杭氧等项目陆续投产,所以外包率比去年有2ppt增长。
稀有气体市场
● 氦气主要是纯进口,国产以氙气和氪气。这两年氙气氪气价格炒作的比较厉害,价格处于高位。1~10月份氙气价格是12.13万元/立方米,同期增长百分之49.75。许多区域的价格前期达到20万以上的高价,远远高于前几年,由于供应量减少,出口方面因素导致。氪气1~10月份均价12万元/立方米,同比上涨180百分之。
未来市场展望
● 这两年公司现场制气订单比较多,自有的产能置换,化工行业一些项目陆续投产,预计中国空分产能会持续上涨,预计到2026年中国空分规模将达到4220万标方/小时,增速百分之5。● 价格,双碳背景下预计未来空分装置的开工规模不会太多,液氩的供应量会收紧,会对液氩的价格起支撑。明年液氩价格还是维持比较高的位置。液氧液氮,明年如果国家对于粗钢产量等方面政策比较强硬,价格会受到影响,整体均价会小幅低于今年。稀有气体,新项目在投产,供应量有所增长,电子等行业的需求比较旺盛,明年市场会良好的表现,但远期来讲,现在好多套项目纷纷上榜,供应量在未来几年会有大幅的增长,对长期的市场进行打压,远期价格肯定有回调的空间。
空分设备耗电量比较大,现在限电背景下,像钢铁、石化、冶金这些客户,他们对未来设备的需求会不会下降?多套小空分和同等级的单套大空分相比能耗是怎么样的?
这两年签的项目比较多,陆续在未来两三年投产,空分装置未来这两年还是会维持比较好的增长态势。但是今年下半年已经看到了,现在低能耗的双碳政策对钢铁煤化工等行业带来了影响,肯定会间接导致现有空分装置的生产负荷,另外未来新型的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,国家现在对于煤炭项目的审批,煤化工行业审批是越来越严格,今年的一些审批中的项目也有被叫停。从钢铁产能置换来说,目前主要在审批中的也是一段流程为主,而不是长流程,这样对气体的需求都会有一些影响。
● 从能耗来说,几套小空分不如一套大的节能。通过产能置换,有一些钢铁企业会把原来多套的装置换成一套或者两套大型装置,从能耗角度是更为合适的。特别是原来老的设备,环保节能方面是要差一些的。
大等级空分国内的制造商主要有哪些?
● 国内6万和8万以上大型空分,生产企业以杭氧为主。川空有具备大型空分的制造能力,目前还是以5万以下的空分为主,还有河南空分企业,迪尔、开元,主要以2-3万的空分或者更小规模的为主。盈德在今年开始对外承接空分项目,有两三个空分。国际公司以液空和林德为主。
法液空和林德的设备是自制的吗?还是从外面采购的?
● 是自制的,在中国都有制造工厂,也是在杭州。液前几年在煤化工方面的大型空分还是有优势的。这两年随着杭氧的跟进,外资的设备造价是要远远高于国内的,这方面受到一些影响。
外资在国内投资气体项目的时候,他们主要资金来源是什么?
● 外资是用自有资金。比如空气化工这家公司,他们资金是比较充裕的,对项目要求比较严格,所以不在钱的问题。空气化工资金是比较充裕的,都是自有资金,只是缺少一些项目。
电费上涨是否会影响后面长协项目的利润率,能完全通过合同转嫁给客户吗?
● 这个基本影响不到他们的管道气的利润。近期跟几大企业都有了解,定价公式中首先会把电费考虑在内,只要电价调整相应的气价也会跟着调整,基本上是同步的,所以不会对他们的利润带来影响。
国内气体外包占比和欧美地区相比不是很高,未来气体外包业务空间还有多大?
● 近几年基本上外包和自营是处于同步增长的状态。未来中国市场不会像欧美这样外包有大幅的提升,很难像欧美那样达到80百分之以上的份额。中国的实际情况,像煤化工企业、大炼化等等,多数都是选择了自营,他们希望自己任何的水电气等等都是我自己在做,会有这样的思想存在。但是可以看到外包市场也是有机会,现在一些钢铁产能置换项目、煤化工项目选择了外包,比如杭氧刚签的玉龙石化,都是选择了外包。
现在空分的主流技术是低温分离法,现在有没有一些新的技术的出现,会不会被变压吸附技术所替代?
● 不会的,低温分离技术已经特别成熟了,工业气体已经有百年历史了。特别是液氧和液氮都需要须要空分的。变压吸附都是相对比较小型制氧的。有些企业会将吸附技术作为补充,比如南京钢铁、方大特钢,会上变压吸附的出氧装置,主要是对氧气管道气作为补充,相对来说成本方面要低一些。另外国家对于危化品方面的限制,有一些可能会上小型制氧机,但低温分离是不可替代的。新的技术会把能耗逐渐降低,纯度各品质也会有所提升,但是技术不会有大变化。
零售气市场国内的规模大概是多少?全国有多少家气体经销商?
●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是1520亿元,零售气占比百分之30,以管道气为主,零售气相对要小一些。经销商目前很难去做统计,每个区县都会有好几家甚至几十家的经销,中国市场体集中在一些中小型的零售商。
● 自营生产企业,比如钢铁石化企业,他们一般没有配送的车辆,都会把液体卖给中小型零售商,他们在卖给终端用户。外企包括盈得,主要以自己终端为主,都有比较成熟的销售网络,供应体系较规范,整个物流做的比较好。他们很少有分销液体,主要直接送给终端。杭氧起初也是自提,这两年改变了销售模式,另外他们供应链有所调整,划分了销售区域去建立销售网络,开始直接给经销商开发终端用户。
零售市场外资占比高,主要的几家气体厂家渠道能力比较?
● 外资在一些区域是比较有优势的,比如在华东区域,外资和盈德他们的优势比较明显一些,供应比较稳定,产品线比较完善,也有配送车,有大型的储罐的,包括氢气都有。空气化工有快易冷这样的小型项目做的完善一些,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。他们在行业的占比是比较大的,但是好多中小型零售商占比在客户端要大于外企。各大区域都有一些大型的供应商,比如在苏州的金宏气体,他们在江苏做瓶装气包括电子方面的大用户,比如东北黎明气体,华中河源气体等,在各个区域也都会有比较大型的供应商,他们可能都需要采购液体再销售。
在零售市场上比较,气体厂家和经销商谁的说话语权比较大?
● 现在是生产企业话语权更大一些。生产企业本身的液体供应能力比较强,他们的资源好一些,特别是这几年,气体价格变化大,在采购中经销商成本大、资源不可控,可能很难保证供应。但是对生产企业来说,如果物流充分,有生产资源,直接对接客户这方面肯定会比较有优势。这两年由于气体价格波动很大,气体生产企业更容易获得一些客户,在终端用户中的占比也是逐年增加的。
渠道方面有出现整合的情况吗?
● 厂家收购的不多。液空在这几年一直在收购一些充装站,是属于低等级的经销商,在山东天津都收购了重装站,面对更小型的一些终端用户。虽然液空新建项目不多,但是从气体产业链来讲,他们还是做的比较完善。
国内工业气体行业新进入者多吗?
● 会有一些的。宝武清能一上来马上会对市场带来一些影响,他们本身有宝武集团为背景,随着宝武扩张,未来肯定也会扩张,配套的钢铁企业的空分都会被他们逐渐收入当中,另外他们也跟其他钢铁企业合作,未来他们在钢铁项目上也会比较有优势。中小型的,由于气体价格比较好,中小型生产企业也在进入到这个行业来。正帆科技,中泰做设备的,这两年接了一两个项目。盈德被泰盟收购之前,他们有一些领导离职,现在在这些公司。还有做的比较小的,河源气体、桥源气体,虽然项目不太多,但是手中有两三个的现场制气项目,福建的福建空分,只是在某区域有一两个项目,对气体行业格局不会带来变化。但是在某个区域之中,他们有些也会比较有竞争优势,小型的主要是空分比较小,一般都是3万以下的小型空分,他们受资金、管理方面影响,很少能接大型项目。
在双控政策提出之后,一些炼化企业的新增产能、新规划产能建设是比较困难,想问一下现在从工业气体这一端有没有看到一些终端客户,他们其实新增产能规划也是比较困难,然后反映到可能未来3~5年的订单上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的?
● 空分项目基本上是在两年左右,配套一些大型石化,这两年他们的项目还可以。从未来来看,我觉得肯定会受到影响,因为国家目前这个状态政策看就是是会比较严格的。对于零售气,有一些好的,比如锂电、新能源、氢气、光伏、电子特气会维持比较好的增长。
以上就是成都工业气体厂家带大家回顾的有关于今年国内空分设备、大宗工业气体、稀有气体市场的基本面部分相关内容,欢迎有兴趣的伙伴来参与讨论。